师者风范 首页  >  烟大人物  >  师者风范  >  正文

潜心教研 悉心育人——记2024年度烟台大学科研新秀曹晓林
作者:陈焱祺 楚明越 陈文琴     日期:2025-04-12     来源:    

曹晓林,男,博士,201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,现为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,研究方向为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。他是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(海产品化学污染物残留检测及行为研究),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老师,《色谱》杂志青年编委,《Nanomaterials》客座编辑,教育部硕士论文评审专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青年)、省自然科学基金、省青创科技支持计划、中央引导地方课题及多项横向课题。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SCI文章11篇,长期担任Food Chemistry,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,Microchemical Journal,Analytica Chimica Acta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。

以个体为基石 助梦想有亮度

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是曹晓林始终坚守的教学理念。他深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需要被理解、被尊重,他总是尽力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,扎根教学一线。在教学过程中,他不断贯彻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学方式,侧重提供开放性、创造性的学习内容和空间,引导学生个性化探索学习。

从教五年多以来,曹晓林老师主要担任《食品分析》《仪器分析》《食品快速检测技术》等本科生课程以及《仪器分析》《食品标准与法规》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,他坚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目的和关键。因此,他精心整合各类教学资源,改革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安排,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。“学生像追梦人一样,怀揣着梦想,不断追求更高的成就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”,我能做的是教会他们如何确定兴趣,并且主动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实现。正基于此,曹晓林所带的本科班成绩斐然,多次获评优秀班集体,考取研究生的比例更是高达60.7%,是学院当年考研成功率最高的班级,曹老师也获得了“优秀本科导师”的称号。

因材施教,是曹晓林教学的核心秘诀。对本科生来说,他是一位有力的支持者。曹晓林老师深知大学四年是形成价值观的黄金时期,他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去探索其它领域,对那些有自身兴趣方向的学生,他总是给予充分的自由,支持他们去勇敢地探索。对研究生而言,他更像一位智慧的引路人,注重对他们独立科研探索能力的引导。他鼓励研究生积极投身实验室,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,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素养。他教会学生们如何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,如何在挑战面前坚持不懈,如何在合作中互相尊重。

他用心托举学生,所带研究生中有3名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,3名获评山东省优秀毕业生,多人研究生毕业后分别进入中国海洋大学、北京林业大学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攻读博士研究生;指导研究生多次获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和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。

以兴趣为指引 促探索有深度

“兴趣”为学问之始,曹晓林认为兴趣是科研的最大动力,只有对一个领域抱有“好奇心”才会愿意为其付出时间和精力。他的科研生涯就始于初次接触食品检测领域时便产生了浓厚兴趣。本科毕业后,他考取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生,并顺利完成硕士及博士学业。近年来,他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,横向课题3项,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青年)1项,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1项,中央引导地方子课题1项,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。“在教学的过程中,我拥有了获得感,而这种获得感又会促使我继续投身到科研之中。”谈到教学与科研,曹晓林毫不犹豫地认可了两者之间的积极循环作用。在教学中,他常将从科研了解到的一些新的知识和技术融入教学课堂,也鼓励同学们将所学过的知识灵活应用在实践中。他会将做科研时“精益求精”的态度应用到指导学生学业中,又会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情况实时做出调整。

同时,他强调做科研应保持正确的态度,不要急功近利,要有一种“坐冷板凳”的“恒心”和“信心”,这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。

以爱为底色 让教育有温度

“比起严师出高徒,我更认可‘爱心出高徒’。”这是曹晓林老师记在心上的育人理念。教育是用一颗心去温暖另一颗心,一场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。多年来,他始终手捧一颗爱心,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,不断地探索与实践,把自己对学生的关爱融入每天的教学工作当中。

“善之本在教,教之本在师。”谈起曹晓林老师与学生的关系,“亦师亦友”是最好的诠释。他和学生之间没有一些刻板的规定,自由、有效的沟通是他们之间的交流方式。作为班级导师,无论是在课堂还是班会中,他常常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学生,包括自己曾走过的弯路、经验、经受的挫折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等。“如果我的经历和经验能够对学生有一丝的正向启发或引导,我就会感觉我讲的话没有白费。”他一直坚持用自我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,倾尽丹心,让每一位同学能够在大学中有所收获,有所成长。

为了让同学们摒弃杂念潜心研究,曹晓林老师经常和研究生一起守在实验台旁,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难题。当学生因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抓耳挠腮时,他总会第一时间给予学生帮助,沟通思路,给出合理的建议。“曹老师常常笑着说他守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增加了压力,但对我们来说,感受到的只有满满的安心和老师对我们的关爱。”学生们由衷感慨道。

岁月曾著风雨,更待满树繁花。然未来任重而道远,曹晓林老师会继续仰望星空,脚踏实地,勤教学,苦钻研,步履不停,创新不止耕课堂,脚踏实地向前行。